脊柱图解高清解剖(脊柱脊髓解剖图)

作者:admin 时间:2023-01-02 阅读数:5394人阅读
解剖图谱 脊神经根与脊柱的关系

脊柱损伤和病变是骨科非常常见的问题,熟悉脊柱的解剖结构是每个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。

应用解剖学

(一)基本概况

解剖图谱 骶椎详细解剖

1。概述:

儿童期有33块椎骨(颈椎7块,胸椎12块,腰椎5块,骶椎5块,尾椎4块)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5块骶骨形成骶骨,4块尾骨形成尾骨。

它由韧带、关节和椎间盘连接。上脊柱支撑着头骨、下髋骨和中间肋骨,并作为胸腔、腹部和骨盆的后壁。脊柱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纵向的椎管,脊髓在里面。

2。函数

支撑人体,传导负荷,运动,维持稳定,保护脊髓功能,六自由度灵活运动。

3。解剖位置

冠状面(额面部)——将身体分为前部和后部。

矢状面-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。

-正中矢状面-将身体分成左右两个相等的部分。

横截面(水平面或轴面)-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。

前视图: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变宽,第二骶椎最宽。

侧视:颈、胸、腰、骶骨有四个生理曲度,颈、腰向前弯曲,胸、骶骨向后弯曲。

后视:颈椎棘突短分叉,近水平。胸椎棘突细长,斜后下方。腰椎棘突扁平,水平向后。

(二)椎骨的基本形态和结构

生理弯曲:

颈椎前凸20-40°

胸椎后凸20°-40°

腰椎前凸30-50

骶骨后凸倾斜

骨组织类型:

皮质骨:

坚硬,主要位于骨骼表面。

提供骨强度和良好的固定点。

哈弗系统

b .松质骨:

柔软,主要位于骨头内部。

为细胞储存提供强度和空间

松质骨,海绵状或蜂窝状

脊柱结构(关节突、峡部)

椎间盘、终板、软骨终板、骨终板、骨突环。

椎弓根切迹,椎间孔,神经根出口

(C)每个椎骨的特征

1。颈椎

根据解剖形态的不同,颈椎可分为上颈椎(C1 ~ 2)和下颈椎(C3 ~ 7)。

椎体较小,有横突孔,棘突分叉,上下关节突近似水平,椎孔较大,多呈椭圆形。

A .上颈椎:

颈枕关节-没有椎间盘

阿特拉斯(C1)-用头骨(C0)和轴(C2)形成关节

寰枢关节-无椎间盘

轴心国(C2)-与C1和C3结盟

图集:

环状,无椎体。

颈椎2-6棘突短,末端分叉,而颈椎7棘突长,末端不分叉。

寰枢关节:

在寰枕结合部,大部分运动功能是屈伸和侧屈。

在寰枢关节,近50%的头部旋转发生在这里。

寰枢关节稳定性结构:

关节囊、寰枢椎前膜、寰枢椎后膜、被膜、寰枢椎交叉韧带、齿状尖韧带、翼韧带等。

轴:

齿状突——寰椎的旋转中心

横突-横突孔、椎动脉和神经根沟。

较大的侧块

关节面

棘突(分叉)

B .下颈椎(C3 -C7)

一般突起20-40。

每个病人都被单独评估。

所有片段都有光盘。

关节(过渡)C5-6-7

-高流动性

-受伤风险增加

颈椎椎体上外侧缘的3-7椎钩与相邻椎体形成钩接,增加颈椎稳定性,防止上颈椎和椎间盘移位。

脊椎突(C7)

大而长的棘突

解剖标记

2。胸椎

椎体——从T1到T12体积增加

椎弓根-小直径

椎板-垂直“木瓦”排列

棘突-长,重叠,向下突出

椎间孔-大,减少神经压迫的风险。

颧骨突出

肋骨横突关节面

肋骨和胸椎形成了胸部的骨骼结构,限制了胸椎的运动。

连接部件

C6 T2

-T11 - L2

-相邻部分更容易受到攻击。

肋骨在T11 -T12浮动

3。腰椎

椎体:L1 ~L5体积增大。

椎弓根:比胸椎长且宽,椭圆形。

棘突:水平,方形

横突:比胸椎小。

椎间孔:大,但神经根受压风险增加。

椎孔:大到足以容纳马尾和神经根。

腰椎管的形态:自上而下为椭圆形-三角形-三叶形

4。骶骨

5。骶尾椎

6。髂骨

骨移植部位

髂嵴后部可用于杆状结构的额外支撑和固定(骶髂固定)。

(四)椎间连接

1。韧带:

韧性,附着在骨骼、软骨或其他结构上的纤维组织。

当应力增加到最大运动范围时,就起作用了。

高弹性保护接头

相邻椎骨的椎弓根之间称为椎弓根间韧带,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,呈黄色,故又称黄韧带。

棘突和横突之间分别有棘间韧带和棘间韧带。

椎骨前方是前纵韧带,连接枕骨大孔前缘,下至骶骨前方(S1或2),靠近椎体和椎间盘前方,厚实坚韧。椎体后部的后纵韧带与前纵韧带一样长,附着于椎体的部分较窄。

棘突顶点处还有上下连续的棘上韧带,紧贴胸、腰、骶骨处的棘突末端,在颈部为板状韧带。

2。椎管及其内容物

1)椎管:由椎间孔、骶管和骨连接组成的骨纤维管。上部与枕骨大孔相连,与颅腔相通,止于骶管裂孔。其内容包括脊髓、脊髓被膜、脊神经根、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。

椎管壁的组成:

前壁:椎体、椎间盘、后纵韧带。

侧壁:椎弓根、椎间孔

后壁:椎板,黄韧带

椎管形态学:椎管各段在横断面上的形状和大小存在差异。

脖子:三角形。

胸段:呈圆形,第4 ~ 6胸椎最窄。

腰:形状不同。

——第一、二腰椎多为圆形或椭圆形。

——第3、4腰椎多为三角形。

-第5腰椎多为三叶形。

椎管分隔:

根据椎管的形态及其内容物的分布,椎管一般分为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两部分。

A.脊髓及其被膜占据的中央脊椎管的位置。

B.神经根管:是指脊神经根在椎管外侧所占据的位置,临床上也称侧隐窝。前椎体和后外侧椎间盘,后壁为上关节突和黄韧带,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。

腰神经根管与下列结构的关系:

腰椎管侧隐窝明显。

椎间盘间隙是椎间盘和黄韧带之间的空间。

上关节突关节旁沟。

椎弓根下沟。

2)脊髓

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:

上颈髓(C1 ~ 4)与相同数目的椎骨一样高。

颈髓下段(C5 ~ 8)和胸髓上段(T1 ~ 4)比相同编号的椎骨高一个椎体。

胸中段脊髓(T5 ~ 8)比相同数目的椎骨高2个椎体。

下胸段脊髓(T9 ~ 12)比相同数目的椎骨高3个椎体。

腰髓(L1 ~ 5)平至第10、11胸椎。

骶尾部髓质(S1 ~ 5,Co)与第12胸椎和第1腰椎平齐。

脊髓被膜和被膜间隙:

脊髓囊(外→内):硬膜、蛛网膜、硬膜外膜。

硬膜外腔(外→内):硬膜外腔、硬膜下腔、蛛网膜下腔。

脊椎静脉

椎静脉系统的静脉结构具有壁薄、无瓣、吻合口多的特点。

椎外静脉丛:椎外前静脉丛和椎外后静脉丛。

椎内静脉丛:椎前和椎后静脉丛。

椎间静脉

脊椎静脉

脊柱静脉

3。椎间盘

约占脊柱总长度的1/4,颈和腰段最厚。

运动节纤维软骨连接

在C2-C3到L5-S1

可以压缩、拉伸和旋转。

体内最大的无血结构

前柱承受80%的应力,中柱和后柱承受20%的应力。

1983年,Denis提出了三柱分类的概念,并提出脊柱的稳定性取决于中柱的完整性,而不是取决于后韧带的复合结构。Denis提出了三柱分类法,将脊柱分为前、中、后三柱:

前柱:前纵韧带,椎体前半部,椎间盘前部。

中柱:椎体后半部及后纵韧带。

后柱:关节突、黄韧带、棘间韧带、棘上韧带。

髓核:

位于中部的

粘液胶状物质

高含水量

抗轴向压力

纤维环:

圆盘的外部

纸张组成

多层胶原纤维

-30°倾角

-相邻层颠倒

抵抗所有方向的剪切力

最大的无血管组织。

营养物质从终板扩散

弥散障碍导致椎间盘退变。

寰椎和枢椎之间,骶骨尾椎之间没有椎间盘,所以全身只有23个椎间盘。它们位于两个椎体之间。胸椎间盘最薄,腰椎间盘最厚,约9mm。

4。关节突关节

颈椎关节面的关节面近似水平。

胸椎小关节面近似冠状。

腰椎小关节面近似矢状。

枕颈关节:

寰枢关节:

关节面:

钩椎关节:

横肋关节:

腰骶关节:

骶髂关节:

影像解剖学

1。椎间弓根横平面:

断面经过的地方:椎弓根。

特点:椎管是一个完整的骨环,由椎体、椎弓根和椎弓根组成。

2。穿过椎体下部的横截面:

断面经过的地方:椎弓根以下的椎体。

特征:椎管是一个不完整的骨环,其断裂的部位是椎间孔的上部。

通过不同部位的椎间孔上部结构不同。颈段主要是椎间静脉,胸腰段主要是脊神经根。

3。椎间盘横平面通过:

切片经过的地方:椎间盘。

特征:椎管是一个不完整的骨环,其断裂的部位是椎间孔的下部。椎间孔下部的不同部分穿过不同的结构。颈部主要是脊神经根,胸腰段主要是椎间静脉。

4。椎管及其内容物:

硬膜外脂肪:低密度阴影

脊髓囊: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。CT平扫无法区分硬膜囊、脑脊液和脊髓。

椎内静脉丛:位于硬膜外腔,CT平扫不能单独显示,但增强扫描显示高密度影。

脊髓:位于椎管中央,中等信号影。

脑脊液:

T1WI上的低信号;

T2WI呈高信号。

脊根:中等信号条纹或点状阴影。

硬膜外脂肪组织:

T1WI呈连续条状或带状高信号。

T2WI上呈中高信号。

椎内静脉丛:略低信号的网状。

椎间孔:位于椎管前外侧,其内的脊神经根有软组织密度,周围有低密度脂肪组织。

充满椎间孔的脂肪组织呈高信号;

行走其中的脊神经根呈圆形、长方形、低或等信号。

椎间盘:软组织密度影,CT值70±5HU,无法区分髓核和纤维环。

髓核:T2WI呈高信号。

环状: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。

Sharpey纤维在T1WI和T2WI上呈低信号。

软骨板清晰:T1WI和T2WI呈低信号。

脊柱韧带:

前后纵韧带都很细,CT上无法单独显示。

黄韧带较厚(一般≤3mm),位于椎板和关节突内侧,密度高于硬膜囊和硬膜外脂肪,显示清楚。

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也可见较薄的软组织密度影。

椎旁软组织:CT显示软组织密度结构,CT值约40HU~50HU。

系统解剖标本图谱丨脊髓 脑